B小雅:「我要小咪當小 baby,她都不肯!」 媽媽:「那你為什麼不當小 baby?你應該和小咪做好朋友。」 依據伯恩(E. Berne)的溝通分析理論(transactional analysis),上述小雅和母親的對話 屬於下列哪一種 PAC 的溝通類別?
(A)曖昧溝通(ulterior transaction)
(B)交叉溝通(crossed transaction)
(C)權威溝通(authoritative transaction)
(D)互補溝通(complementary transaction)
PAC的溝通類別 在PAC五種類型自我狀態中,人與人之間互相給予刺激和反應的過程,就是所謂的溝通類別:
1. 互補溝通:父母子女之間對彼此的期望互相得到滿足,如小孩說:「昨天我們老師說要帶我們去科學博物館,結果竟然下雨了,他不帶我們去。」父母說:「這讓你們失望,對不對,你一定感到很難過。」
2. 交錯溝通:通常子女對父母會有期望,譬如「媽媽,帶我去自然科學博物館,好嗎?」但孩子卻沒有得到預期的回應,父母回說:「你不好好用功讀書,還有臉要我帶你去玩。」
3. 曖昧溝通:這種溝通發生時,往往會牽動兩種自我狀態,一為表面的,一為隱藏的。如小孩說:「媽媽,我好用功唷,考試也很認真。」表面是說他用功,其實暗藏著成績不佳,不是我的錯,你不可以罵我。又如一個小孩子在奶奶面前跟爸爸說:「你不可以打奶奶的孫子。」其實內心正在想:「哈哈!看你能對我怎麼樣?」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