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下列何者是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論中前運思期的特徵?
(A)去集中化
(B)萬物有靈
(C)抽象思考
(D)邏輯推理
階段 |
年齡 |
思考特徵 |
感覺動作期 |
0-2歲 |
1.「物體永恆性」 2.延後模仿 |
前運思期 |
2-7歲 |
1.知覺集中 2.不可逆性 3.自我中心(如:三山實驗) 4.開始有保留概念(數字概念最早) |
具體運思期 |
7-11歲 |
1.可逆性(reversibility)可以推理思考了 2.守恆、缺乏假設-演譯 3.去集中化 4.分類 5.具備保留概念(重量概念最晚) |
形式運思期 |
11-以上 |
1.假設---演譯 2.命題推理 3.組合推理 |
D小明取笑他的弟弟說他的果汁比他的多,因為小明的果汁是倒在一個高高長長的杯子裡,而他弟弟的卻是在矮矮胖胖 的杯子裡。請問根據皮亞傑(Piaget)認知發展理論,此時的小明受到下列哪一項的發展限制?
(A)不可逆性
(B)自我中 心
(C)質料保留
(D)集中化
限制 |
特徵 |
舉例 |
集中化:無法去中心化 |
兒童思考焦點集中在情境中的單一面向而忽略其餘 |
大明取笑他的妹妹說他的果汁比她的還多,因為他的果汁是倒在一個高高長長的杯子裡,而她的卻是倒在矮矮胖胖的杯子裡。
|
不可逆性 |
兒童無法瞭解某些操做或是動作是可逆的,即可以復原到原來的情境 |
大明並不瞭解每一個杯子裡的果汁都可以再倒回紙盒裡,而反駁了她的果汁比妹妹多的說法
|
A依據皮亞傑等人 (Piaget, Inhelder, & Szeminska, 1960,1967)的研究,在數學的變形轉換上,幼兒的幾何概念以哪一種最 先發展?
(A)拓樸幾何
(B)投影幾何
(C)歐基里得幾何
(D)同時發展。
Piaget and Inhelder指出兒童幾何概念的發展是依年齡的增長而呈現不同的幾何性質,是一系列漸進式的發展:拓樸幾何(Topology)、投影幾何(Projective Geometry)、歐基里德幾何(Euclidean Geometry),分別簡述如下。
拓樸幾何階段:(約3歲6個月~4歲)
此一階段相當於運思前期發展階段。兒童僅注意到圖形的內或外和封閉的曲線而已,如封閉性、連通性和連續性等,完全忽略大小、形狀、邊長、角度等相對的關係,本階段的兒童也缺乏可逆性及保留性。
投影幾何階段:(約4歲~7、8歲)
此一階段相當於運思前期到具體運思期認知發展階段。兒童對外界的認知,自己本身所在的視覺比其他條件佔優越的地位,凡是經過視覺所承認的事物,他們才認為是真實存在。例如,正方形色紙,若一但拿開,在兒童心目中形狀馬上改變,則認為是菱形或梯形了,而且也變小了。
歐基里德幾何階段:(約5歲以後)
兒童在此一階段已擺脫視覺的迷惑,不管圖形怎麼移動,其形狀或大小都保持不變,根據Piaget的說法,本階段的兒童都應該具備長度、距離及面積的保留概念。
A根據皮亞傑(J. Piaget)的理論,兒童在具體運思期的認知特徵是下列哪一項?
(A)推理思考
(B)萬物有靈
(C)欠缺可逆性
(D)自我中心語言
C根據皮亞傑(J. Piaget)的認知發展理論,兒童在哪一個發展階段具備「遞移推理」 (transitive inference)的概念?
(A)前運思期
(B)感覺動作期
(C)具體運思期
(D)形式運思期
遞移推理的意思:兒童能了解「A大於B」與「B大於C」的概念。是在具體運思期發展而成。
其他補充:
1.感覺動作期 0-2歲
(1)經由感覺與動作,認識自己及他人、物體是分別存在的。
(2)認知結構功能特徵:憑感覺與動作發揮基模功能,對物體開始具物體恆存概念等。
2.前運思期 2-7歲:可以用簡單符號從事思考活動,但思維是不合邏輯的。
*表徵性思維是指不用肢體表現,可以透符號思考。
表面上總是從他自己的觀點看世界,知覺集中傾向、不能逆向思考
3.具體運思期 7-11歲:個體能按具體事例,從事推理思考
具備守恆概念、理解可逆性原理、知覺去集中化、消除自我中心。
4.形式運思期 11歲以上:個體能運用抽象的、合於形式邏輯的推理方式去思考解決問 題,具有命題推理、組合推理的能力。
感覺動作期: 憑感覺和動作發揮基模功能/物體恆存的概念
前運思期: 自我中心傾向/不可逆/知覺集中
具體運思期: 能根據具體經驗思考/ 理解可逆性/ 了解守恆的概念
形式運思期; 能根據抽象事物思考/ 能運用假設和邏輯的概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