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一項測驗若以其編製所依據的理論考驗效度,此效度稱為下列何者?
(A)建構效度
(B)內容效度
(C)表面效度
(D)效標關聯效度
信度:測驗分數的一致性和穩定性
24.運用量表檢測幼兒的心理狀況時,特別重視量表的理論基礎,是量表的哪一種效度?
(A)內容效度
(B)建構效度
(C)專家效度
(D)外在效度
效度 |
內容效度、效標關聯效度、建構效度 |
內容效度 |
測驗試題樣本內容是否具有與「教學目標」及「教材內容」的代表現或適切性。依據雙向細目表進行。適用於成就測驗。 |
效標關聯效度 |
(又稱實證效度、經驗效度、統計效度) 用實證分析法研究測驗分數與外在效標的關係;探討效度的類推性,即某個情境結論能夠推論或應用其他情境證據;測驗成績對目前或未來某一行為表現預測力高低,可使用「預期表」或「相關係數」進行考驗。依「測驗使用目的」與「外在效標取得時間」的不同,分為兩種: |
1.同時效度 測驗分數與外在效標的取得在同一時間內連續完成,用以估計個人在效標方面的實際表現。適用於診斷測驗。 |
|
2.預測效度 測驗分數與外在效標的取得相隔一段時間,用以估計個人在效標方面的未來表現。適用於性向、智力測驗。 |
|
建構效度(構念效度) |
指測驗能測量理論的概念或特質的程度,也就是測驗分數能夠依據某種心理學理論構念加以解釋的程度,使用心理學的概念來解釋測驗分數的意義即是。包含內容效度與效標關聯效度。 |
1.內部一致性分析:以測驗總分為內在效標,逐一分析個別試題與總分間的相關係數。 |
|
2.外在效度分析:先將理論建構分析後,找出合適的外在效標。 |
|
3.因素分析法 |
|
4.多項特質─多項方法分析法 |
D人格測驗中的「效度量尺」(validity scale)通常是用來檢驗下列何者?
(A)效標關聯效度
(B)內部一致性係數
(C)受測者在常模中的位置
(D)受測者刻意表現好或壞的心向
所謂的效度量尺,主要就是用來鑑定受試者的誠實度,效度量尺得分越高就表示受試者越不誠實,效度量尺分數得分越高的,這份測驗就越沒有參考價值。
下列何者屬於效標關聯效度?
(A)表面效度和內容效度
(B)預測效度和表面效度
(C)建構效度和同時效度
(D)預測效度和同時效度
關於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的三種效度量尺,下列敘述,何者錯誤?
A) 效度量尺的目的在於檢驗受試者之粗心、誤解、裝病、特殊反應組和受測態度
B) 三者的分數都用於測驗的整體評估,若三者的分數超過特定數值,該份測驗結果就被視為無效
C) 「說謊分數」量尺中的題目通常使受測者顯得人見人愛,然而這樣的答案不太可能是真的,如:我喜歡我看到的每個人
D) 「罕見分數」量尺中的得分若太高,可能表示計分錯誤、回答時粗心或是故意誤解題目
ANSWER: B
下列何者並非 MMPI-2 的效度量尺?
A) 說謊分數
B) 罕見分數
C) 修正分數
D) 憂鬱分數
ANSWER: D
C信度的分析類型中,下列何者適用於標準(效標)參照測驗?
(A)穩定係數
(B)等值係數
(C)Kappa係數
(D)內部一致性係數
穩定係數 再測信度,同份測驗再測一次,看「時間」誤差
等值係數 副本信度,兩個副本的相關,看「內容」誤差
和諧係數 評分者信度
內部一致性係數 測驗是否在測相同的能力
Kappa係數 評分者一致性的關係(其無法把對象排名次,只能分類)
標準參照測驗:依標準可分為通過、沒通過兩種結果
常模參照的信度分析
1.再測信度(因具穩定性,又稱穩定係數)
同群受試者做同測驗兩次(間隔一段時間),計算兩次得分的相關係數
適用於無複本且允許測兩次,例如人格測驗、技能測驗
缺點:可能受記憶與練習影響
兩次測驗時間距離太短-->假性高相關;時間距離太長-->假性低相關
2.複本信度(因同質性高,又稱等值係數)
同群受試者做兩個複本,計算兩次得分的相關係數
適用於有兩個以上複本,例如一般標準化測驗皆可
缺點:題數、題型、內容、難度……需達一致性並不容易
3.內部一致性信度(折半信度/庫李信度/α係數)
(1)折半信度:試題分兩半(單雙),計算兩者得分相關,能說明受試者在兩半測驗結果的一致性
(2)庫李信度:依受試者對所有題目的反應,分析題目間的一致性
內容同質性愈高,題目的一致性也愈高。計分非對即錯,只能用於是非題
(3)α係數:用於多重計分(例如滿意3分、無意見2分、不滿意1分)
4.評分者信度
(1)符合度:計算評分者給予相同分數的百分比
(2)相關:評分者對受測者間的排序是否相同
適用於無法完全客觀的測驗,如人格測驗、申論題
標準參照的信度分析
1.百分比一致性指標
根據兩個測驗均達到精熟人數的百分比與未達到精熟人數的百分比,求得百分比一致性。
PA=(精熟人數/總人數)+(非精熟人數/總人數)
=(精熟人數+非精熟人數)/總人數
2.Kappa係數(K係數)
無法將被評定對象列出等級次序的,而僅能將其歸於某一類別,就必須使用Kappa一致性係數,來表示評分者間一致性的關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