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江教授認為隨著科技文明發展而來的「工具理性」,可能會對人性造成了扭曲與貶抑, 因此特別著重揭露真相,透過辯證與反思,以追求主體的自由與社會的解放。他的立場與下列何者最為一致?
(A)批判理論(critical theory)
(B)文化再製論(cultural reproduction)
(C)社會建構論(social constructionism)
(D)結構功能論(structural functionalism)
B何謂工具理性(instrumentalrationality):
(A)以理性探討事物
(B)關注達到目標的有效手段
(C)以工具為 手段來追尋自我理性的建構
(D)批判課程知識的正當性與否
工具理性”,就是通過實踐的途徑確認工具(手段)的有用性,從而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,為人的某種功利的實現服務。工具理性是通過精確計算功利的方法最有效達至目的的理性,是一種以工具崇拜和技術主義為生存目標的價值觀,所以“工具理性”又叫“功效理性”或者說“效率理性”。
工具理性:是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。
其最直接、最重要的淵源是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·韋伯(Max Weber)所提出的“合理性”(rationality)概念。
韋伯將合理性分為兩種,即價值(合)理性和工具(合)理性。
價值理性相信的是一定行為的無條件的價值,強調的是動機的純正和選擇正確的手段去實現自己意欲達到的目的,而不管其結果如何。
工具理性是指行動只由追求功利的動機所驅使,行動藉助理性達到自己需要的預期目的,行動者純粹從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慮,而漠視人的情感和精神價值。
「工具理性」依德國法蘭克福學派(Frankfurt School)所言,是在社會生活中所有政治與行政的宰制。此種宰制來自於驟增的講求效率、預策未來等機制的發展。軍隊、社會科層體制、學校、商業,尤其是文化企業化等,都屬此類機制。(參見「目的理性行動」)。
工具理性一詞乃法蘭克福學派於一九三○年代所提出,用以說明並批判人類理性之被化約為單方面之工具理性。渠等以為「工具理性」有別於「批判理性」。批判理性又稱實質理性(substantive reason),乃人類思考模式之一,藉以掌握普遍性概念、價值與潛能。除此而外,實質或批判理性也可提供批判工具理性之客觀標準。
透過實質理性之批判,工具理性呈現僵化現象,說明人類在工具理性之宰制下已喪失了自由與自律。工具理性在發揮啟蒙理性而促使科技進步的同時,所以轉變為一股新而有力之宰制力量,主要原因是工具理性變成一種意識型態,阻礙了人類進步所致。此種意識型態不僅視工具理性為科技的運用,或科技對人類生活的貢獻,並視工具理性可直接控制自然與人類。因為工具理性具方法、科學與計量式功能,可掌握人與事。
人被侷限於工具理性窠臼之際,自律便不可能存在,因為用工具理性量度一切,包括量化幸福與美好人生,甚至於公共事物亦被工具化,遂使人之特性消失無遺。人類之自由與人性之珍貴於科技理性過度發展後被漠視了。就此而言,工具理性一方面促進科技之昌明進步;另一方面卻產生馬克斯(Karl Marx)所批判的社會控制與階級鬥爭。
工具理性一方面具啟蒙、解放之功能與特質,使人類更能控制自然與社會活動;另方面卻又極端地成為社會壓迫的媒介。過度膨脹後,從資本主義社會只發展科技,相對的忽略倫理與審美等價值發展,可見一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