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教育部為了宣揚「孝道」,將每年八月的第四個周日訂為「祖父母節」,希望藉此 強化祖孫間的親情互動。這種將「孝道」與日常生活行為連結的方式,較接近下列哪一種倫理學的訴求? 
(A)德行論 
(B)義務論 
(C)效益論 
(D)正義論 

亞里斯多德(德行論)→重視"習慣養成"。

康德(義務論)→"意志訓練"比"習慣養成"重要。

(A)「德行論」:

  亞里斯多德為代表。

  強調要將德行落實在日常生活中,注重道德實踐和習慣養成的品格教育。

(B)「義務論」:

  康德為代表。(主內派)

  主張道德與否的判斷歸準在於其內心動機,為行善而行善,而不是有其他條件或目的。

(C)「效益論」:

  邊沁、彌爾為代表。(主外派)

  道德判斷標準為最終結果,行為的結果若能導致大多數人的幸福,即為「善」。

(D)「正義論」不是道德論~~

  羅爾斯(Rawls)提出,有兩大原則:

     1.平等權

         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權利,享有一完備體系下的各項平等自由權。

     2.機會平等及差異原則

         社會及經濟的不平等須滿足以下兩項條件:

   (1)各項職位及地位須在公平的機會平等下,對所有人開放。

        (2)要使社會中處於最劣勢的成員獲得最大利益

 

補充:

杜威試圖調和「義務論」及「效益論」,主張道德判斷標準應是「動機+結果」兩者,而對團體和個人都有福利的行為或事情才是「善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珮珮婕女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