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下列何者理論從學習動機負面著眼,企圖探討有些學生為什麼不肯努力學習的問題?
(A)歸因理論
(B)成就動機論
(C)自我價值論
(D)需求層次論
卡芬頓(M. Covington)的自我價值論(self-worth theory)
學習動機之自我價值論(self-worth theory)係由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芬頓(M. Covington, 1984)所提出。卡芬頓之自我價值論企圖探討"部分學生為何不肯努力學習?"之問題。(註1)
理論要義
1.自我價值感是個人追求成功之內在動力
社會傾向肯定成功者;兒童自幼及學習到,成功將使人感到滿足,促使個人自尊之提升,進而產生自我價值感。而成功之經驗大多是在克服一定困難後才獲得,而克服困難則需相當能力。因此,能力、成功和自我價值感三者間形成前因後果之關係;有能力者成功,而成功之經驗帶來自我價值感。多次經驗後,對於自我價值感之追求則成為個人追求成功之內在動機。
2.個人視成功為能力之展現而非努力之結果
卡芬頓認為成功的學生大多將成功的原因解釋為自己能力的展現,而非將成功歸因於自己努力。雖成敗為客觀之事實,然個人成敗歸因之解釋為主觀,假若將成功歸因於能力使人感到較大之自我價值,反之,失敗帶給人挫折,感到己不如人,如當事人將其歸因於能力則自我價值更難以維持。
3.成功難以追求因而改以逃避失敗維持自我價值
長期追求成功而得不到成功機會時,學生在學習動機上既須維持自我價值,又欲逃避失敗之痛苦,因而不承認自己能力薄弱也不認同努力即可成功,進而達到維護自我價值且逃避失敗之目的。
4.學生對能力與努力之歸因隨年級而轉移
(1)低年級學童相信努力是好學生之首要條件,且認定能力好者比能力較差者更為努力
(2)低年級學童相信努力者為好學生,同時認為努力可使提高能力
(3)低年級學童認為教師喜愛努力之學生,因而認同努力者為好學生之標準
(4)低年級學童將能立即努力視為同等重要,然失敗並不使其感到羞愧
(5)高年級學童經多次成敗經驗,認為努力而成功者能力較低,反之則相反,此可視為其學習動機降低之原因。(註2)
卡芬頓(Covington)自我價值論
1.屬於動機理論中的認知論,偏負面。理論在探討「為何有能力學生不努力學。」
2.自我價值感是個人追求成功的內在動力。
3.自我的「價值」是建立在能力上,若夠聰明就不需努力。
4.個人視成功為「能力的展現」,而非努力的成果。
5.成功難求,就改以「逃避失敗」以維持自我價值 (愛面子、尊嚴) 。
6.對能力與努力的歸因隨年改變。
年紀越小,越相信---能力增長觀(努力有用)
年紀越大,越相信---能力實存觀(不相信努力會有用)
7. 動機分三類
Ø 求成型(卓越取向型)---積極歸因。
Ø 避敗型(逃避失敗型)---自我設限,以維護自我價值。
Ø 接受失敗型(零動機)---習得無助。